中國能建參與建設的廣東陸豐核電1號機組CV底封頭吊裝成功
近日,由中國能建參與建設的廣東陸豐核電項目總重達800余噸的核島關鍵設備CV底封頭吊裝一次精準就位,實現與反應堆廠房基礎環毫米級精準對接,標志著核島反應堆廠房主體結構施工全面啟動。
廣東陸豐核電項目位于廣東省汕尾市,規劃建設6臺百萬千瓦級CAP1000兩種三代核電機型。其中,5、6號機組采用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分別于2022年9月8日和2023年8月26日開工建設;1、2號機組于2024年8月19日獲國務院常務會議核準,采用CAP1000三代非能動壓水堆核電技術,單臺機組額定容量為125萬千瓦,設計運行壽命60年。中國能建廣東院負責項目4臺機組常規島和部分BOP的施工圖設計工作,北京設備公司、華東裝備公司參與4臺機組設備供貨,浙江火電承建5、6號機組常規島及<span font-family: 微軟雅黑, "Microsoft YaHei"; font-size: 16px;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2em;">BOP安裝工程,廣東火電負責1號、5號、6號機組的大件設備和模塊吊裝。
本次吊裝的CV底封頭是核電設施鋼制安全殼(阻止放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的屏障)的重要部件,其外形呈半球狀,約4層樓高,內部空間極為龐大,結構采用多層底封頭板組裝而成,其中最大單件板材重量遠超常規工業構件的標準范疇,且每層曲率均不相同,堪稱核電工程中的“微雕藝術”,對吊裝精度和安全性的要求極高。廣東火電吊裝團隊采用倒裝法施工技術進行拼裝,運用三維激光掃描建模技術對吊裝過程進行全程監控,確保吊裝作業的平穩進行。
項目全部建成后,年發電量約520億千瓦時,每年可等效替代標準煤1577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269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約11.7萬公頃,將進一步優化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地區電源結構,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雙碳”目標實現,推動我國核電自主化進程及裝備制造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