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放線——川渝特高壓輸電工程高空架線
正在建設的川渝特高壓輸電工程,是我國特高壓重點工程、海拔最高的特高壓工程,建成后將負責把川西地區豐富的水電、光伏等清潔電能送到成都、重慶等負荷中心。在整個工程中難度最大的環節之一就是高空架線。今天,輸電導線將穿過1號標段難度最大的一座鐵塔。
川渝特高壓工程首次使用十分裂導線
現在工程已經進展到了關鍵的一環,要架設全國首個十分裂的輸電導線。那么什么是十分裂導線呢?我們通過一個短片先來了解一下。
所謂分裂導線,是指一根導線分成數根細導線。通俗來說,如果把輸電線路比作一條高速公路,分裂導線就好比在這條公路上建設了多個車道,拓寬電流車道,增大車流量,讓電流傳輸更加安全穩定。
和高速公路車道不同的是,分裂導線并不是平行排列的。以十分裂導線為例,它是由一根導線分裂成十股細線,按照間距要求圍成一個圓圈,達到10合1的效果。分裂導線主要應用于電壓等級較高的輸電線路上,一般220千伏為二分裂、500千伏為四分裂、1000千伏為八分裂。目前,我國建設投運的電網工程還沒有應用過十分裂導線。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項目經理 曾小海:“十分裂導線一般應用于高海拔地區的特高壓輸電線路,它能有效降低輸電噪聲、抵抗大風和冰雪天氣,提高輸電效率和穩定性。”
輸電導線今天穿過難度最大的一座鐵塔
高空架線直接決定著工程能否順利進行。今天上午,輸電導線跨越1號標段難度最大的一座鐵塔的情況,我們來看總臺央視記者剛剛發回的報道。
總臺央視記者 高媛:“我現在是在川渝特高壓工程的1標段。高原上的空氣是瞬息萬變,我們可以看到現場已經刮起了風,但很幸運的是,這樣的風并不影響我們今天的高空作業。那我們看完了天氣,我再來說說這個1標段。1標段是我們整個工程的起點,也可以說是難度最大的標段之一。為什么這么說呢?往我的身后看,可以看到雪山環繞,在我的左手邊就是著名的貢嘎雪山。咱們現在所在的海拔已經達到了4535米,這也是這里的施工高度。這樣的一個海拔意味著什么呢?當地人告訴我,在我們這里的氧氣含量只有平原地區的60%,而我們每個人都像負重20公斤一樣在行動或者是作業。
我們現在再來看一下施工的情況。目前工人是在進行把導線架上鐵塔的這樣的一個工作。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工人現在是爬在這個軟梯上,而軟梯隨著風的吹動還在微微地晃動,可以說是非常驚險。他們現在在進行的工作是在檢查鐵塔上的滑輪,因為過一會兒,導線就是通過這個滑輪掛到鐵塔上。
可能電視機前的您看這些導線會覺得它們非常細,細得像頭發絲一樣。在現場,我看到了一個導線的實物,這是一個長一米的導線,那我拿了一下,可以感受到它很重很重。那我們這個只有1米,而在空中看到的這根導線有4500米,重達近十噸。
那如何把這么重的一根導線吊到近百米的高空上呢?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演示板,我們可以看到它首先是用無人機把這個最細的導線先吊到空中,而塔上的人接到這根細導線以后慢慢地往后拉,那這根細繩帶動粗繩,再由粗繩帶動更粗的繩,直到最后把導線拉到空中,拉到鐵塔上去。
而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裝置,就是我們在這邊能夠看到的一個紅色的走板,這個裝置我們可以看到它的尾部現在已經是連接了5根導線。那這個紅色的走板目前可以看到它在空中也在帶著5根導線正在靠近滑輪,而過一會兒,走板能不能帶著導線精確地通過滑輪,也就是我們今天這個放線的任務有沒有成功的一個關鍵的標志所在。
我們可以再看一下目前空中已經放上去的導線。它們正隨著風的吹動而在搖擺,甚至有的導線已經撞擊在了一起。我在現場可以聽到導線撞擊帶來的噼里啪啦的聲音,而這樣的撞擊是會損傷導線的,甚至可能讓導線絞在一起,這樣會帶來非常大的安全隱患。
那么我們如何能夠讓這些導線在空中依舊維持一個固定的位置呢?這就要用到我身后的這個叫做間隔棒的裝置。我們可以看一下空中目前已經有工人正在安裝間隔棒,咱們仔細地來看一下他們的腳步,他們的腳步目前是站在了導線上,就像咱們看到的走鋼絲一樣,而他們的手也不能閑著,需要共同抬起一個近70斤重的間隔棒,然后在空中把導線安進導線孔里,再擰上非常細小的螺栓,可以說是非常的高難度了。
我面前正好還有一個間隔棒的這個實物,咱們再來看一下。這個孔就是導線孔,這里一共有10個導線孔,它們就是用來安導線的,而像這樣子將一根導線分為十個子導線的做法叫做十分裂導線。這也是這個工程的一大亮點,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十分裂導線這個技術在我國電網建設史上還是首次運用。
我們再來看一下目前工程進展的進度。可以看到,紅色的走板已經帶著5根導線順利地通過了滑輪,這也意味著我們這個海拔最高、難度最大的鐵塔已經完成了它放線的關鍵階段。之后導線還將通過余下的3個鐵塔,等到那個時候,我們這個1標段的放線任務就將完成,這也意味著我國電網建設史上首次十分裂導線的放線任務就將完成作業。”
除了高空架線,特高壓輸電工程在高原施工本身就有很多的困難。總臺央視記者幾天前到達了川渝特高壓輸電工程施工現場,也記錄下了他們的工作日常。
早上7點多,海拔3600米左右的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班組里,在一場簡短的站班會后,工人們收拾好東西,開始向山上出發,開展一天的工作。
記者:“你們每天早上主要是拿一些什么東西上去?”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現場作業人員 何中坦:“主要就是吃的,還有碗這些,還有水這些,主要就是生活用品這些。”
記者:“然后再拿點這個什么傘。”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現場作業人員 何中坦:“對,雨傘這些,還有他們身上帶的雨衣這些。”
記者:“主要是上邊的天氣變化比較快?”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現場作業人員 何中坦:“對,反正那個云一過來,基本上不是下雨就是下冰雹。”
從海拔3800多米的高度再往上爬,每多爬1米對人體來講都是一次考驗。
建設工人:“走不動啊,太累了!”
記者:“每天都要這樣走啊?”
建設工人:“對,每天都這樣走。”
總臺央視記者 孫淵:“這地方我看一下海拔大概在3900米,從剛才我們下車地方到頂上,可能有個八九百米的路程,但是坡度有個五六十度,所以基本上他們也要走得快的半個小時,慢的40多分鐘。”
建設工人:“走二三十米歇一會兒。一直走,走不動的,歇一下走一下啊!”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現場作業人員 何中坦:“兄弟們加油啊!馬上到了。”
記者:“你們也太不容易了!”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現場作業人員 何中坦:“因為越要到塔位的時候,人越疲憊了,就跟跑步一樣的,跑到最后一圈的時候,就是人最累的時候。”
記者:“你們也得互相鼓勵一下。”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現場作業人員 何中坦:“對!”
就這樣走走歇歇,40多分鐘后,工人們終于到達了今天要施工的塔上。
總臺央視記者 孫淵:“現在是海拔4100(米),大概爬了40多分鐘,我們中間歇了三四次,終于到達了此次工作的這個地點。我現在已經累得不行,氣喘吁吁,但是工人們爬上來,他們接下來還要繼續往塔上爬,進行高空作業,其實他們真的是不容易!”
在施工現場,記者遇到了一名叫虞彪的工人,他來到這里一個多禮拜,高原上強烈的紫外線已經讓他身上多處皮膚開裂蛻皮。
記者:“以前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作業人員 虞彪:“以前沒有。”
記者:“以前沒有?”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作業人員 虞彪:“就這一次過來,然后這皮膚就成這樣了。”
記者:“那很艱苦啊。”
川渝特高壓工程1標段組塔作業人員 虞彪:“還行吧。”
而為了不讓家里人擔心,虞彪并沒有把他的情況告訴家人。如今在這個標段上,500多名像虞彪這樣的工人正在默默工作著,有了他們的付出,川渝特高壓工程也將會順利投運,我國又將多一條能源輸送大通道。
川渝特高壓輸電工程預計2025年投運
正在建設的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是我國西南地區第一個交流特高壓工程,這個工程建成對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哪些意義?我們再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川渝工程翻越折多山、二郎山等高山,跨越大渡河、青衣江、岷江等大河,最高鐵塔塔位的海拔達到了4750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鐵塔有217座,其中甘孜1000千伏變電站海拔達3450米,是目前我國海拔最高的特高壓變電站。川渝特高壓為我國高海拔、重覆冰狀態下的特高壓建設積累了經驗。
據介紹,川渝工程投資288億元,于2022年9月底開工,目前正處于組塔放線的高峰期,預計將于2025年投運,投運后每年能夠輸送清潔電能超過350億千瓦時。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董事長 衣立東:“工程投產后可將西南地區電網主網架電壓等級從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輸送清潔電能超過350億千瓦時。”